37000cm威尼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由“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翻译的这首《自由与爱情》,让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字近百年来为一代代中国读者所熟知。
自由与爱情,某种程度上正是裴多菲短暂“燃烧”的人生的关键词。8月1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幕的“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展览从匈牙利引进大量裴多菲相关珍贵实物,包括手稿、画像、铜像,诗人生前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初版《裴多菲诗歌全集》等,不少文物为首次出境。
在开幕式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同学用中英文分别朗诵了《我愿是急流》《我转身进入厨房》《阿尔弗勒德》《民族之歌》四首裴多菲诗歌。
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馆长Csorba László和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文运分别为展览致辞。“这次由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带到上海的一些展品,让我们可以想象裴多菲朴素的日常生活。当然还有纪念革命英雄的物品。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英雄,被他的支持者、朋友和同胞热情追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可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的年轻人,挽着妻子的手臂,走在她旁边。在喧嚣的街道上,或者就在这里,在博物馆的围墙内。”索尔巴馆长说。
马文运书记谈到裴多菲以自己的青春、激情和对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写作,用日常生活、大众熟知的语言谱写出优美、动人、有力的诗句。通过这些诗句,唤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唤起了匈牙利的觉醒。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回顾裴多菲波澜壮阔的一生。标题引用自裴多菲1845年《我父亲和我的职业》中的自述。他16岁被迫辍学,从事过多个职业,游历了大半个匈牙利,由此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立志用大众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句。后投身革命,倚剑从戎,消失在战场中。他的一生动荡、不安又充满传奇色彩。
第二部分“浪漫主义的革命诗人”,深入梳理裴多菲的文学成就。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近千首抒情诗,8部叙事长诗以及80多万字的小说和剧本。他在诗歌中呼唤自由,在他的世界里,人民的声音被写成了文字。他为爱而歌,为人民而战,激励着人们追求民族独立。
第三部分“求新声于异邦”,介绍了裴多菲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标题选自鲁迅《摩罗诗力说》。裴多菲诗歌中蕴含的自由、正义、民族解放的理念,与彼时中国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以鲁迅为首的作家们在裴多菲诗歌的译介中,倾注了寻求民族独立的呼声和决心,极大地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中国读者。
此次展览为期4个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共同主办,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和裴多菲文学博物馆深度合作,免费向公众开放。
“群星闪耀时:裴多菲和时代”
展期:2024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地点: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周家嘴路3678号 )五楼临展厅
编辑:周梦真
资料:解放日报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