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37000cm威尼斯香港故事丨“熊抱”的幸福:大熊猫与香港的独家记忆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香港2月23日电 题:“熊抱”的幸福:大熊猫与香港的独家记忆   褚萌萌 谢妞   近来的香港,处处“熊踪”。上千只熊猫雕塑展览全城多处“快闪”、熊猫主题的烟花和无人机表演相继举行、各餐饮品牌熊猫造型特色小吃纷纷推出……   游客在香港海洋公园内的一处大熊猫卡通装置“打卡”拍照(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位于港岛南的香港海洋公园更是俨然成了一座“熊猫乐园”。漫步园中,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卡通装置随处可见,引人“打卡”合影。   这是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宝宝(2025年2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热潮的主角便是园中6只“顶流”大熊猫:第二对中央赠港大熊猫“盈盈”“乐乐”及其去年8月出生的一对龙凤胎宝宝,还有去年9月来港定居的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可可”。   香港“宝地得宝”,大熊猫家族近年来好事连连、开枝散叶,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深厚情谊,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独家记忆。   这是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宝宝(2025年2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从初生到成长   沿着一棵小树,“家姐”(姐姐)熟练地爬到高处,然后悠然趴下。“细佬”(弟弟)则在树下挂着的秋千上投入地玩耍。只安静了一会儿,它们便开始在场内追逐嬉戏。   在海洋公园的大熊猫之旅展馆内,近日亮相的首对“港产”大熊猫龙凤胎活力十足、萌态频出,时常引得游客开怀欢笑。它们亮相首日便破纪录地吸引到约5000人入场,还有数千人观看线上直播。   “这件事,我们期盼了14年!”“奶妈”胡绮琪说。   香港海洋公园动物部助理馆长胡绮琪(右)在大熊猫之旅展馆内与同事讨论工作(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如今已是公园动物部助理馆长的她依旧记得,2007年刚入职时,一岁多的“盈盈”“乐乐”初来香港,只是比现在的龙凤胎大一点的“小团子”。多年来,护理团队陪伴着它们长大。   2011年起,“盈盈”“乐乐”尝试交配,却始终未传佳音。去年春天的“约会”后,“盈盈”如常出现减食等生理现象,护理团队也一如既往悉心照顾着它。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乐乐”(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这是每一年都会做的。”胡绮琪回忆说,“但到了8月中旬,有一次它愿意配合做B超,我们便看到了它腹中的胎儿,那一刻我非常惊喜!”   当时已是临产前3天,护理团队日夜不停地照料,直到15日凌晨,“盈盈”顺利生产,成为有记录以来最年长初次成功产子的大熊猫。   半年来,妈妈“盈盈”不断修习“育儿经”,龙凤胎“暴风成长”,第一次喝奶、第一次睁眼、第一次爬行……   在胡绮琪心中,“盈盈”一直都是“小公主”,如今也是个很好的妈妈,许多母爱爆棚的瞬间都令她记忆犹新。“我有升级做外婆的感觉。”   从初见到熟稔   体型娇小、圆滚滚的5岁“可可”穿过木头隧道,然后叼起一根竹子,爬上皇冠形“王座”,“宠粉”地向游客近距离展示吃相。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可可”(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一墙之隔,同龄的“安安”则是大体格、黑色毛发旺盛的“猛男”。它从内场走出,便一头扎入“竹海”,四仰八叉地躺在木架上大快朵颐。   这是居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可”组合居住在海洋公园的赛马会四川奇珍馆。为了给两只正值青春的大熊猫更多活动余地,园方此前为场馆增加了不少丰容设施,并会视情调整。   看到它们近半年来逐渐适应新家,动物部护理专员刘思颖十分欣慰。为了迎接它们来港,去年夏天她两度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同事一起与四川专家对接。   香港海洋公园动物部护理专员刘思颖在赛马会四川奇珍馆内记录大熊猫的状况(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对刘思颖而言,与“安可”从初识到熟稔的过程令她成就感满满:通过一次次投喂和呼喊,两小只逐渐熟悉起她的气味和声音。“到后来听到我叫唤,耳朵一动,直接就走过来。”   返港后,刘思颖和“安可”愈发亲密,教会它们听懂一些广东话指令,还细致观察到更多成长细节。   她一一细数:“可可”近来更好动了,散步途中会不时抱起小木块、小石子滚来滚去,护理团队就特意为它挑选了许多不同长度和重量的“小玩具”;“安安”的吃货属性更强了,对于不同产地的竹子都来者不拒,护理团队就尽量丰富它的食谱,最爱的苹果和萝卜更是管够。   春天将至,“安安”“可可”即将进入发情期,刘思颖和同事正密切观察它们的状况。“希望它们开心健康地生活在香港,繁育出自己的下一代。”她说。   从初识到钟爱   随着大熊猫家族不断“上新”,香港“国宝热”正感染更多人,作为“家长”的“盈盈”“乐乐”也走红网络。   在香港海洋公园,游客观赏中央赠港大熊猫“乐乐”(2025年1月16日摄)。 新华社发(龙镜伊摄)   看到护理员帮忙带娃,“盈盈”抓紧时间大口吃竹子,网友纷纷表示“妈妈应该好好享受‘私人时光’”。而“乐乐”以多种姿态戏水的“整活”片段,引得网友直呼“爸爸要积极营业赚‘奶粉钱’啊”。   香港大熊猫“粉丝”李娟讲述自己与香港大熊猫家族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 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粉丝”李娟的社交账号给网友们提供了不少“精神食粮”。每隔两三天必定来给“港宝”们拍照并发布,是她一年多来坚持的习惯。“每次看到它们,我都觉得很开心。”李娟说,希望和更多人分享香港大熊猫的可爱模样。   自1999年第一对赠港大熊猫“安安”“佳佳”到来后,大熊猫就成为众多港人记忆的一部分。故去的它们长眠于园中,仍有“粉丝”前往悼念。   近期在香港,一系列丰富的大熊猫主题活动正在创造更多甜蜜记忆。各界人士通过参与活动而爱上大熊猫,就读于王锦辉中小学的陈家姐妹就在其列。   王锦辉中小学学生陈昭瑀讲述自己将大熊猫图案设计在社区海滨长廊中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 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王锦辉中小学学生陈朗瑀讲述自己绘制熊猫模具的故事(2025年2月10日摄)。 新华社发(谭佳铭摄)   9岁的妹妹陈朗瑀将维多利亚港的景色以缤纷色彩绘在熊猫模具上,作品荣获全港第二名。12岁的姐姐陈昭瑀则为社区设计了“打卡”地标,将手握港式美食的大熊猫画在了一条海滨长廊上。   “大熊猫好可爱,是国宝,也是香港的特色之一!”陈昭瑀阐述着创作灵感。   围绕大熊猫IP,香港正着力发展文旅产业:海洋公园开发了400余款商品,旅游公司推出主题嘉年华,香港邮政推出相关邮票和邮筒……在香港,大熊猫家族与港人书写多年的独特情缘,仍在继续。
02 2025-03

37000cm威尼斯上海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网上海2月18日电(记者刘颖、方喆、陈浩明)2月17日,上海中小学生迎来2025年春季开学。各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激励学生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红色场馆里的思政课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学生走进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同上一堂红色场馆中的大思政课——“忠诚与奉献”中央文库守护者的故事。   “小红苗”红领巾讲解员为学生们讲解展览。   学生们通过表演和演讲,讲述党史故事。   教师邢弋夫向学生们讲述红色文物的故事。   活动现场同步发布了“静安红色研学地图(青少年版)”,以充满童趣的图释与表达,定位出静安106处红色旧址遗址、红色场馆以及文化地标,为孩子们开展红色研学提供生动规划与指引。据悉,静安区近百所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都凸显了红色文化元素,覆盖学生8.4万余名。 美术馆里的美育课   上海市虹口区举办“社会大美育”之“虹口是座博物馆”活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的学生来到趣看美术馆,开启他们的“开学第一课”。   学生们在趣看美术馆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在趣看美术馆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们在趣看美术馆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生们带着学习任务单走进“栋梁——梁思成与林徽因学术文献展”,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作为“文教结合”的重要举措,虹口区教育局和虹口区文旅局还为同学们颁发了“我是古建筑小小守护者”证书,希望同学们能走进虹口这座“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   校园里的消防安全课   上海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安全宣传员在上海市开元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开学第一课”。通过消防理论知识与火灾案例展示、消防器材操作和疏散逃生演练等形式,向同学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以及防火防灾技能,为新学期筑牢消防安全基石。   消防员在课堂上辅助同学穿着体验消防员的服装。   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安全宣传员(右)在为同学们介绍消防车的装备。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200余位同学走进上海博物馆东馆古代文明探索宫,在博物馆里开启“开学第一课”。课程针对青少年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兴趣所在,设置了四个现场主题课和十余个展项互动,利用上博东馆现有展厅资源,挖掘教育内涵,让广大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 ”底蕴,提升青少年政治素养。这也是“红途”平台携手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推出“红途学苑·上博大思政课”后迎来的第一批学校团队。   同学们在古书画修复技艺展台前体验电子版模拟接笔补绘技术。   同学们在听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水下考古知识。   同学们在活动现场交流讨论学习笔记内容。
02 2025-03

37000cm威尼斯唐代壁画系列特展在台开启终章展

37000cm威尼斯  2月25日,观众在欣赏唐代壁画高清数字打印图像。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新华社台北2月25日电(记者刘斐、杨晓静)2025“盛世壁藏——唐代壁画文化特展”25日在位于台中的东海大学开幕,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体验盛唐气象。   该特展是“盛世壁藏”系列唐代壁画展在台展出的终章,精选来自陕西多个历史考古单位的40多幅壁画,以高清数字打印图像的方式展出,分为“梦想之都”“锦瑟年华”“欢歌笑语”“逐梦青云”“青年力量”五个单元,直观呈现唐代古人生活、娱乐、运动、休闲等场景。   2月25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社教部馆员黄姣(左一)在向观众讲解。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据介绍,该系列特展2020年在台展出的首部曲介绍了唐代盛世辉煌,2022年展出的第二部曲描绘了唐人节庆与日常,2024年开展的第三部曲特以“青春年华”全新视角切入,让观众领略唐代壁画中青春男女的生活。系列展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等主办。   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表示,盛世大唐的“大”不只是疆域广、城市大、人口众,还在于其大度包容的胸怀、兼济天下的气魄、开放多元的心态。希望通过系列展览将文化艺术之美、文物修复保护理念传递给观众。   2月25日,观众在参观特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东海大学校长张国恩表示,依据中华文化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展出的墓葬壁画都是历史的记录,再现了唐代古人的生活样貌。特展通过古代的壁画图像叠加现代的呈现方式,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观照中华文化。   本场展览新增《出行仪仗图》《舞女图》等精彩壁画图像。其中,《出行仪仗图》展现了唐人华丽出行的场景,画中彩轿、骏马、人物皆巧扮盛装,盛世风貌令人赞叹;《舞女图》中,画家以流畅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描绘一位舞者充满青春气息的曼妙舞姿,富有感染力与共鸣感。展场还特别设置汉服穿戴、壁画临摹、曲水流觞游戏等多项互动活动。   2月25日,观众在参观特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展览开幕当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鉴定研究部主任权敏还通过一场讲座,讲解唐墓壁画的发现、制作材料和工艺、保护等知识,带领听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唐代壁画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璀璨文化,反映着一个时代绘画的精华,是中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礼仪色彩和艺术价值。”   位于台中的该特展将持续至3月22日,之后还将前往新北、新竹展出。
02 2025-03

37000cm威尼斯文旅新探丨西部机场博物馆开馆 文物在机场遇见千万旅客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西安2月27日电 题:西部机场博物馆开馆 文物在机场遇见千万旅客   新华社记者刘彤、邵瑞   2月26日,全球首个设置在机场内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正式开馆。   从西汉的彩绘陶壶到十六国的彩绘陶女乐俑,从北周的东罗马金币到隋代的彩绘陶驮囊骆驼……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内,向人们讲述着距今已有成百上千年的故事。   西部机场博物馆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开馆当天,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既有已经办理完值机手续准备乘坐航班离开西安的旅客,也有专程前来“打卡”的“网红”;既有利用倒休假期前来“探班”的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世代居住在此,如今为了T5航站楼顺利投运作出贡献的当地村民……在工作人员细致讲解中,参观人群纷纷向文物投去好奇的目光。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北周保定元年的东罗马金币(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期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在施工现场发掘出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陶窑、灰坑、围沟、道路等古遗址2755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今年2月20日,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投运,西部机场博物馆也正式揭牌亮相。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以西安机场历次建设出土的文物为主,辅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所在的洪渎原地区考古发掘的相关文物,选取精美的文物进行真品展示。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北周时期文物彩绘陶载丝骆驼(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西部机场集团(西安)商业发展公司文化运营部经理侯超说,西部机场博物馆整体采用仿唐式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采用“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的展示模式,展出文物涵盖包括先秦至明清的中国古代多个历史时期。   “其中,基本陈列‘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主题展设在400平方米的‘四方馆’;专题陈列每期精选一件陕西代表性文物,在88平方米的‘珍宝馆’进行轮展,首展便展出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临时陈列首展以‘花开茯现’非遗文化展和‘只此长安·上新’文创展为主。通过三大展览,形成机场博物馆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展示体系。”他说。   为了将机场这一交通枢纽打造为“可阅读的历史空间”,博物馆提出“15分钟文化体验”目标。记者看到,博物馆通过独立展匣,呈现文物故事,适配观众快节奏浏览。在互动影像技术的“加持”下,丝路贸易场景、唐代长安盛景得以“再现”,颇有沉浸感。   西部机场博物馆讲解员张子璇告诉记者,为了解码“机场下的古长安”,文物展设置了“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三个单元,通过向人们讲述先秦至明清的文物,实证洪渎原的历史过往;以出土胡人俑、贸易器物,展现多元文明交融;以唐代建筑构件、生活器物,还原盛世气象。   “以正在展出的这件彩绘陶载丝骆驼为例,这件2023年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油库项目出土的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商贾以骆驼运送丝绸的珍贵场景,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她说。   开馆当天,前来专门“打卡”的西安外国语大学罗马尼亚留学生米哈说,置身于千年古都长安,让人在承载着古时长安的辉煌记忆中,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在这个博物馆参观,真是一次非常震撼的体验。”她说。   2月26日,游客在西部机场博物馆中参观。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侯超认为,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机场堪称城市的“门面”,是外地旅客了解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一个窗口。“今后博物馆将不断完善展陈设计、增加科技手段,引入AR文物展示、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长安体验场景,为现场观众‘再现’古都长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卫红说,作为服务公众的平台,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的尝试,标志着博物馆业正从“坐等观众”向“主动抵达”转变。“设立西部机场博物馆或许预示着一个新趋势:未来的博物馆,将不仅是文化容器,更是嵌入城市脉搏的‘叙事引擎’。”
02 2025-03

最新动态

37000cm威尼斯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威尼斯-WWW.37000cm.COM|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浙ICP备15010367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