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37000cm威尼斯新春走基层丨“文博游”新年掀热潮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 宋瑞)春节期间,“乙巳华章——蛇年生肖文物与艺术精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白蛇传》故事成为沉浸式场景、天津博物馆藏“旧版新制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实现数字化动态呈现、多媒体蛇年明信片在游客互动中定制、清代白玉蛇兽等“蛇”元素文物展现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重意象……蛇年品蛇,自有新趣。   “这里有独属于新年的文化滋养!”天津游客李先生感慨道,“过年不仅仅是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来博物馆过春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新风尚。大家相聚博物馆,是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热爱。”   1月31日,天津博物馆的“耀世奇珍——馆藏精品陈列”展厅里,专家为观众讲展览。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天津博物馆推出系列展览活动,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体验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此外,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等400件/套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千年,见证秦汉帝国的恢弘气势;明清画境中,岁时节俗、物质生产、娱乐生活等百态尽显,勾勒出古代社会的烟火人间……   “春节期间,来天津博物馆的游客日均2万人次,超过往年。”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说,“我们希望通过精彩纷呈的文物展览和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脉,凝聚文化力量。”   “仅大年初五当日,全市监测的29家博物场馆迎来近10万名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高达75%,彰显了过年‘文博游’的火热。”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闫凤旭说。   2月2日,游客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看京剧。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里响起婉转悠扬的京腔京韵,融合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在这里上演;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的“联动集章”活动,吸引不少观众感受名人故居的风情;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福蛇贺岁—生肖展特别活动”和“两爬星球—蛇年特别活动”,让游客了解了大自然中蛇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价值;在天津博物馆,非遗点翠发簪、非遗螺钿胸针、蛇年大吉木板拓印、香薰蜡片制作等多项非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   蛇年春节期间,天津文博场馆策划推出150余项专题展览和活动,用展览、研学、体验、演艺、快闪、非遗、市集等多种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   1月30日,天津博物馆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之品读《殷墟书契》书写巳蛇福卡”活动。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京津冀三地博物馆还深度联动,共同推出文创产品线上线下联展,让三地文化瑰宝汇聚一堂。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紫禁遗珍——京津冀宫廷文物精品展”,展出了来自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的160件文物精品,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制度与礼仪文化,领略宫廷艺术工巧艺绝的非凡魅力。   闫凤旭说,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门推出“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特色,促进文博资源联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计推出展览及文化活动约540项,丰富三地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让游客感受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06 2025-02

37000cm威尼斯京演集团第五届新春贺岁演出季精彩启幕 50余场演出覆盖京津冀

37000cm威尼斯北京曲剧《正红旗下》 评剧《白蛇传》   新春又至,“新京韵·新国潮”北京演艺集团第五届新春贺岁演出季再度回归。今年,演出季以“灵蛇献瑞,华彩迎春”为主题,至2月12日,四大板块演艺内容将涵盖九种艺术门类,覆盖京津冀三地,带来23部剧目、共计50余场演出。多场演出将在通州区、昌平区、石景山区、密云区、大兴区上演,把优质演艺资源送到更多观众身边。   小年夜,两台好戏率先为演出季启幕: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中国评剧院《白蛇传》呼应即将到来的蛇年婉转唱响。这部骨子老戏取材于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文武兼备,底蕴深厚,演员们既要生动刻画白娘子、小青、许仙等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角色,也要在时而悠扬、时而高亢的转换间充分展现评剧的独特声腔,看点十足;在天桥剧场,北京市曲剧团经典作品《正红旗下》伴着“二十三,糖瓜粘”的歌谣热闹开演,过小年、办洗三、闹新年、庆满月等老北京的风土民情在浓郁的京腔京韵中逐个展现,宛若流动的长卷。与此同时,北京市曲剧团主办的第十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将持续至1月26日,包括演出、讲座、非遗市集等,天桥剧场里洋溢着浓浓年味。   接下来,在传统戏曲曲艺方面,除《白蛇传》外,中国评剧院还将呈现《五女拜寿》《皆大欢喜》等具有浓郁喜庆氛围的作品。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将带来汇聚京津冀三地演员的《河北梆子名家名段演唱会》,另有河北梆子剧目《春秋笔》《对花枪》在春节假期上演。此外,北京曲艺团的“笑满京城”相声专场、“恭贺新禧”春节曲艺专场演出也将陪伴观众笑迎新春。   在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国潮演出方面,中国杂技团《金牌杂技闹新春》《青春ING》将荟萃多个杂技金奖节目,展现中国杂技团75年的深厚底蕴。北京民族乐团“金蛇迎春”新春音乐会遴选多首与“蛇”相关的曲目,应景祥和,“潮燃国乐”诗词经典新春演奏会则把传统诗词与流行国乐对接,呈现多种曲目风格。北京歌剧舞剧院《金蛇献瑞迎新岁》新春歌舞汇将囊括舞蹈、魔术、歌曲、器乐等节目形式,并邀请多位国家一级演员、金钟奖获得者等同台献艺。   在亲子儿童剧方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将为小观众带来大型卡通舞台剧《海底小纵队在中国之东海救援》和大型卡通舞台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生日的一天》。北京演艺集团年度重点剧目、旗下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制作演出的首部藏风原创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以及多媒体音乐儿童剧《中轴线上的小神仙》将再度回归上演,前者以当代青海玉树隆宝滩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故事背景,折射京青两地心手相连的时代旋律,后者以北京雨燕和中轴线神话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述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北京民族乐团“动物城里过大年”音乐会将面向小观众进行音乐普及,届时,民族乐器将“化身”各具特色的动物形象,轻松谐趣地展现民族音乐的博大魅力。   演出季同时特别策划京津冀板块,深度促进三地艺术院团交流互动。北京曲艺团“菁彩十分”曲艺大会将在石家庄大剧院上演,相声名角李菁领衔北京曲艺团相声团队,以相声、快板等节目为河北观众带去曲艺盛宴。北京曲艺团名家何沄伟、刘洪沂领衔的“伟伟道来”相声专场将亮相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呈现众多曲艺名段。“北京曲剧·太子城新春季”将在张家口崇礼连续演出6场。京外好戏也将进京展演,天津评剧院评剧《杜十娘》、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津味喜剧《脱单盲盒》将登台天桥剧场。(北京日报记者 高倩)
02 2025-02

37000cm威尼斯新春中国行|沉浸中国年:当老外遇到春节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题:沉浸中国年:当老外遇到春节   新华社记者黄扬、杨琪、王美祺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最是隆重、热闹。   来到中国七年,孟加拉国青年吴迪的“春节印象”,已经从“遥远而陌生”变为“色香味俱全”。   “春节可以看到、闻到、感觉到!”吴迪说,“门上的对联、鞭炮的噼啪声、饺子年糕的香气,到处都挂着红灯笼,孩子们手里拿着红包……在中国年,空气中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息!”   如今,越来越多像吴迪这样的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过大年”。春节,这个他们眼中古老的词汇,正散发出真实可感的欢乐与喜庆。 除夕年夜饭,孟加拉国青年吴迪正端着一大盘炸鱼(1月29日摄)。新华社发          入乡随俗     “我们喜欢春节,所以来到这里。”巴西人韦斯利·比乔夫说,他和朋友们准备用30天旅游中国,专程体验“地球另一端的新年”。   欢腾的音乐中,土家族阿哥阿妹挥动着手中的龙灯;几十张餐桌连成了一条百米长龙,上面摆满了火锅、腊肉、腊猪蹄等土家美食……在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张家界,韦斯利感受了当地土家族“过赶年”的节庆氛围。   “赶年”是湘西北山区的土家族年俗——过了小年,直到除夕前,每天都可以吃团年饭,寓意“赶着过年”。韦斯利告诉记者,为了融入节庆气氛,他还特地购买了当地的土家族服饰。   同样“入乡随俗”的还有来自德国柏林的安德莉亚·施密特。她和丈夫到上海豫园赏灯。“人很多、很热闹。”她说。 2025年1月21日,一名乌克兰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圈观光拍照。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新一年的豫园灯会以“山海奇豫记”为主题,既有生肖蛇的大型灯组,也有各种以《山海经》中描述的灵兽猛禽、奇花异草为灵感制作的花灯。   旅游网站携程数据显示,2025年农历春节假期,该平台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近1个月,海外游客“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非遗类项目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预计非遗体验项目还将迎来更高增长。业内预测,今年春节期间国际游客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放宽优化,“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超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蒋依依认为,“入乡”才能更好地“随俗”,春节年俗中有许多既能观赏、又能体验的文化项目,实地体验这些活动,将帮助境外游客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辞旧迎新      中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春节是熟悉和认知中国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好运与喜悦。北京北四环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一楼南侧的展馆已经换上红色“新装”,庆贺乙巳蛇年的到来。   展览“过年——春节主题展”正在这里举行,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此展出。 1月29日,在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的“过年——春节主题展”上观展群众络绎不绝。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看到展厅里挂满精美的灯笼和丝带,23岁的俄罗斯留学生、中国文化的忠实粉丝扎伊采娃惊呆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她说。   广东潮汕地区的国家级非遗英歌舞走上街头,展演气势如虹;在四川自贡,27项灯会灯彩非遗竞相闪耀;在中国多地古城,400多场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活动火热进行……春节期间,外国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国各地的年俗文化活动。   在山西太原,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纳克维·赛义德亲手印制了蛇年生肖年画。“这些年画的内容历史悠久,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期盼和愿望。”他说。   “岁末年初,人们送冬接春、辞旧迎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认为,春节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这样的时间观、价值观,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         团圆共享     伊拉克的博主“老王在中国”受邀来到广东梅州松口,与当地客家人共度新春佳节;留学中国的南非女孩文娜雅和上海财经大学的留校师生们一同做灯笼、写春联、拓印福字……团圆与和谐,是中国人寄予春节的精神追求。   在奥地利汉学家、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奥方前院长李夏德看来,春节的核心要义是团聚,是“在一起”,这样的精神内核支撑着它从古老的东方传统转变为启发世界团结的文化力量。 2025年1月8日,入境游客被精彩的舞狮表演吸引。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乙巳蛇年春节被网友们称为“地球村的第一届春节”。   从“如何用筷子”到“红包该怎么包”,外国网友通过小红书搜索春节的相关信息,学习春节的各种礼仪与习俗。部分用户甚至模仿“围炉吃年夜饭”,用当地食材制作春节大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跨文化交流。   有美国网友表示:“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传统节日的温暖。”   李夏德认为,各国民众共庆春节、同享欢乐,在此过程中增进了彼此了解,促进了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绘就了一幅和合共生的美好图景。“这也让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共同携手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02 2025-02

37000cm威尼斯新春走基层丨黄河岸边年味浓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西安1月26日电 题:黄河岸边年味浓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雷肖霄   登台远望,视野所及处,碧空万里,山坳连绵,黄土高原的雄浑磅礴之势扑面而来。滔滔黄河穿越壮观的晋陕大峡谷,一路奔涌而下。   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高家坬村,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仅一河之隔。   新春来临,记者沿着崎岖山路来到高家坬村,只见村民们正忙着煮萝卜做饺子馅,丸子、油糕、红烧肉……各样的节庆美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年味一天浓过一天。   1月19日,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高家坬村村民白张梅正在制作春节食物。 新华社记者张京品 摄   “先把糜子面蒸熟,然后和面包上枣泥馅儿,放入滚烫的热油中,炸至金黄,香喷喷的油糕就出锅了。”在邻居的围观中,村民高晓明演示着炸油糕的做法。   “过年就是过个年味,热气腾腾的油糕一炸,年味就有了。”高晓明乐呵道。   走进村民白张梅的窑洞院落,太阳能光伏电源灯,家用远程喊话摄像头映入眼帘,陕北风格的门帘图案色彩炽烈,和一旁废弃的窑洞形成明显反差。   “你看,不像现在的玻璃窗,过去的窑洞窗户就是用麻纸糊一下。”白张梅感慨着生活的变化。   灶台上,从地窖里拿出来的萝卜装了满满一盆,正准备做饺子馅。白张梅说:“过年了,就要吃羊肉萝卜馅儿的饺子!”   窑洞一侧的墙上,挂着一个一氧化碳报警器。“这是前两年政府免费给装的,现在窑洞里烧火做饭取暖,更安心了。”白张梅补充道。   说起农村的变化,村民高玉金也有一肚子话要说。   “要说生活,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了!你看看,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窑洞里,农村生活好着呢!”77岁的高玉金,皮肤黢黑,目光深邃,一副典型的陕北老汉形象。   儿时过年才能盼到的美食,早已是村民桌上的家常便饭。“以前有口吃的就好,现在啥时候都不缺吃的。今年孩子们准备接我到城里过年呢!”说到动情处,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陕北民歌。   “坬”,一种黄土高原上的特有地形,指的是斜坡断面上的台地。走进高家坬村史馆,8座窑洞分模块展现着这个偏远山村的变迁。   1988年,村里通电,告别了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1995年,全村打旱井120口,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   2018年,“引黄工程”启动,修建了净水池,把黄河水送到高家坬塬,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2022年,村内主干道和入户道路全部石砌硬化。   ……   “快来看看这些老物件,你见过没有?”循着高家坬村党支部书记高明东的声音,记者走进第六个窑洞。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高家坬村史馆。新华社记者张京品 摄   储水的瓮,盛粮的斗,割麦的镰刀,煤油灯的灯台……窑洞陈列室里,一件件老物件刻录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时代的变化。   “为了留住记忆,留下乡愁,村里建了村史馆。快过年了,外出务工回乡的村民回到村里,就会到村史馆寻找儿时的回忆。”高明东说。   依托黄河岸边独有的北国风光,高家坬村近年来重点打造了藏雪楼、窑洞文化美术馆等景点,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到村里写生创作,乡村振兴有了更多文化味儿。如今,全村的民宿游窑洞已经达到40多座,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1月25日,白雪覆盖下的黄土高原 受访者供图   25日,腊月二十六,一场大雪从天而降。站在高家坬村的山坳上极目远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景象再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象从诗词中走来,莽莽黄土地上的人们仍在忙碌着,为蛇年春节做准备。   连绵起伏的山坳上,高低错落的枣树、苹果树傲然挺立,静待又一个春天到来。
02 2025-02

最新动态

37000cm威尼斯广告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会议策划、会议设备、灯光音响设备提供、演艺资源,展览搭建制作的综合性服务公司。 

服务热线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弘阳时代中心二期4栋1413
邮箱:
149465113@qq.com

官方手机站

官方手机站

微信业务咨询

微信业务咨询

Copyright ©  2024 威尼斯-WWW.37000cm.COM|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浙ICP备15010367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