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 9月23日,“旅游让生活更美好·从梁平出发”2024年重庆秋季优质旅游资源推介活动和“欢度国庆佳节 乐游雄奇重庆”国庆文旅活动发布会在梁平区双桂田园景区举行。针对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及秋季旅游热潮,全市文旅系统以“欢度国庆佳节 乐游雄奇重庆”为主题,策划推出文旅活动超750场次、秋季旅游线路100余条、文旅惠民措施150余项。 发布会现场 跟着文博非遗去旅行 全市各大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推出各类展览展陈、互动体验活动近160项,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博物馆里过国庆的浓厚氛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组织开展“爱我中国 共庆华诞”系列活动。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红色记忆快闪活动等国庆主题活动。重庆科技馆策划“千里江山入画,山河无垠新卷”国庆主题科普活动。重庆嘉陵江索道北站房旧址将举办“渝见匈牙利——文旅合作成果展”。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围绕“国旗”主题开展“博物馆里庆国庆”社教活动。云阳博物馆开展“我们的祖国”“博物馆里看电影”主题活动。 打卡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将开展“为有牺牲多壮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庆著名烈士事迹展”“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展览“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纪念江竹筠烈士生平事迹展”等系列活动,通过以人带事、以事悟理,展示烈士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奉献牺牲的感人事迹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同时,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湖广会馆、刘伯承六店旧居纪念馆、杨尚昆旧居等红色革命遗址、红色场馆将组织系列展览展陈、社教研学、沉浸式体验活动,带领市民游客重温历史、抚今追昔。 国庆期间,为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主城都市区范围内的博物馆、纪念馆在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延长开放时间,将闭馆时间延迟到18:30(17:30观众停止入内)。其他博物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在大渡口、渝北、南岸、涪陵、梁平、璧山、酉阳等地,30余场非遗民俗展演、非遗手艺、非遗文创活动别出心裁地秀出了非遗新体验。如大渡口将举行万象非遗艺术季,通过非遗“集市+表演”的形式营造欢乐、喜庆的传统节日氛围。大足将举行迎国庆非遗进景区活动,让游客体验非遗技艺带来的乐趣。“梦幻桃源非遗展演活动暨酉阳土家摆手舞展演”活动将向广大观众揭开土家族神秘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以及独特民族特征的面纱。 跟着群文活动去旅行 国庆期间,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共策划群众文化活动194项。其中,“百花齐放 献艺华诞”群众文艺系列活动将以群众歌咏、文艺汇演、乡村“村晚”、才艺快闪等形式举办23项活动;“伟大历程——75周年图文影像志”系列活动将囊括“共和国年轮”图文展、“童心筑梦 喜迎华诞”阅读活动、“追寻红色光影足迹“星火中国红”影评征集、国庆主题书画展等丰富活动46项。 跟着文艺演出去旅行 在演出市场方面,各大文艺场馆、演艺新空间在国庆期间聚焦演唱会、舞台剧、戏曲艺术、旅游演艺等特色演出,汇聚各类中外演艺资源,策划推出演艺活动270场次。 《重庆·1949》《极限快乐2》等重庆驻演品牌国庆七天连续上演。法兰克福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卡农”永恒经典名曲精选音乐会、《梁祝》唯美浪漫经典音乐会等10余场音乐会将在重庆大剧院、重演时代艺术中心等地接连登场。在重庆市川剧院,除了常态化驻场演出《醉人的川剧》,大幕戏《中国公主杜兰朵》《忠义烈》及折子戏专场将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在红岩红沉浸式剧场、涪陵104剧场等演艺新空间,《红岩红》《黎明之前》《洞见816》等红色旅游演艺剧目将带领游客重回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被誉为欧洲现象级演出之一的WetMen·俄罗斯型男水舞剧《雨中》将在施光南大剧院开演。 跟着美景美食去旅行 全市各大景区景点和系列游轮结合“国庆”主题装扮一新,共推出文旅节庆活动100余场,涵盖非遗、音乐、国潮、美食等多个方面,力求满足游客吃喝玩乐多元化需求。 在梁平,“走进非遗——双桂田园游园会”“桂香天地首届狂欢马戏嘉年华”“星空露营·拾光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异彩纷呈。潼南将举办“幸福花儿巷 花式庆华诞 ”无人机表白放飞祝福、“涪江慢游 歌唱祖国”游船音乐会、“涪江中国味 天街新潼菜”百米长桌宴等系列国庆主题活动。铜梁安居古城火龙文化旅游节将推出“天下安居·火龙非遗实景演出”、安居古城甲辰年文庙祭孔大典,带领游客赴一场融合历史韵味与现代风情的文化之旅。“我在武隆漫国庆”主题活动将邀请游客漫步天之上、山那端、地中央、水这方、林间行,与热门动漫游戏 NPC 互动,在武隆漫山遍野度过浪漫的国庆假期。在江津举办的川渝乡野少年泥泞障碍赛暨国庆嘉年华活动将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泥泞挑战,为假期增添一抹别样的活力与色彩。重庆欢乐谷将以“你好 大艺术家”为主题开展街头酷玩节主题活动。 寻味美食,让味蕾一起漫游,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上,市民游客可参与“千人磨豆浆、千人点豆花、千人品豆花”及“石磨豆花科普互动”等系列活动,全过程感受垫江石磨豆花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綦江首届米粉文化节将开展米粉王争霸赛、万人嗦粉、米粉文化展览、非遗展销、文艺演出等活动。市民游客还可以在荣昌夏布小镇打造的“渝味360碗”美食体验店打卡品尝,在旅游休闲中解锁重庆特色美食密码。 此外,南川金佛山第六届国潮文化节、黔江第四届鹊桥会、綦江东溪古镇“Mix国潮嘉年华”、“奇幻石刻·悟空传奇”国庆畅游大足石刻、彭水“嘻游山海·趣玩九黎”、“绿道之美 乐享金秋”云阳环湖绿道国庆七天乐活动也将精彩开启。 跟着游轮去旅行 长江三峡是闻名全球,为着力塑造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三峡游轮将举办一系列国庆礼赞活动。重庆长江轮船有限公司的长江系列游轮将开展“盛世中华 大美三峡”“探寻江南 品读长江”等系列主题活动。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的世纪系列游轮将举办国庆主题晚会、主题酒会等活动。重庆东江实业有限公司的美维系列游轮将开展“乘美维 与山河 共盛世——唱响爱国情 提笔敬河山”等庆祝活动。 跟着线路优惠去旅行 在创新多元化活动场景的同时,全市各地推出多条秋季特色路线及惠民措施,促进文旅市场消费热度持续攀升。为应对秋季旅游市场,重点推出“壮美三峡之旅”“渝黔民俗之旅”“红色教育之旅”“预制美食之旅”“非遗体验之旅”“亲子游玩之旅”“自驾探险之旅”“生态康养之旅”“历史文化之旅”“都市休闲之旅”十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以及100余条区县推荐秋季旅游线路,将秋日美景、特色物产、民俗风情串点成线。 期间,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需求,全市各地丰富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联合景区景点、重点商圈、餐饮酒店、旅行社等推出特定人群免票、组合优惠套餐、大促特惠专场等文旅惠民措施150余项,提升秋季文旅消费热力值。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上海2月25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用好优势资源、推动转型发展、完善产业体系,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持续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这份行动计划包含开发全域多元特色大产品、打造开放创新支柱大产业、推进文化旅游科技大融合、做优品质高效安全大服务、实施城市立体精准大宣推、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大联动等六个方面,具体部署二十一项重点工作。 上海正建设世界级旅游地标,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世界级主题公园矩阵提质升级,推进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建设,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等。 上海正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将优化提升以“党的诞生地”为标志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一江一河”“建筑可阅读”等为标识的海派文化旅游产品,以朱家角、南翔、泗泾等为代表的沪派江南古镇旅游产品,并促进“考古+旅游”“非遗+旅游”“文博+旅游”“展览+旅游”等发展。 上海还将推动科技焕新旅游,打造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和智慧图书馆,增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服务能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将在旅游企业产品开发、客流导入、市场开拓、业态培育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依托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平台、文旅营商通服务平台,打造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办好上海旅游节等文旅节展活动,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上海将加强与国内重要旅游城市合作,携手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联合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海也将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合作,用好免签政策及口岸外国人团体旅游签证政策,升级便利化举措,推出更多入境游精品线路。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蛇年春节假期,上海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
37000cm威尼斯话剧《春逝》。 话剧九人供图 话剧《庭前》这类的作品,充满思辨。 话剧《万火关》把戏曲服装作为主角。 高兴达 摄 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哈姆雷特》。 李春光 摄 中国戏剧界见证了无数年轻戏剧人的成长和崛起,他们有的从校园出发,开始戏剧创作和表演之路;有的则在不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后,最终选择投身于戏剧创作,他们为戏剧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推动年轻戏剧人才的培养,北京各大艺术院团、戏剧节以及民营机构近些年来先后做出很多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年5月,北京人艺2024年话剧编剧、导演人才培训班正式开班,这也是北京人艺首度进行编剧与导演人才的联合培养,与此同时,中国文联公开征集2024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面向45周岁(含)以下、活跃在创作一线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实施青年文艺创作扶持。中国国家话剧院连续发起了两季“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于日前再度启动第三季,将继续带动青年导演实现创新性戏剧表达。除此之外,展示青年戏剧人作品的戏剧节、联合扶持计划每年逐一亮相,除熟知的北京青年戏剧节外,由桂林艺术节组委会和中央戏剧学院共同发起的“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为青年戏剧人设计、打造全链条式保障与服务,搭建“人才培养”与“作品推广”平台;诞生于2019年的“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也在持续推进原创剧目孵化与市场对接工作,目前平台积累了近4000部剧本,2000多位创作人才,已对110余部作品展开孵化,帮助40余部剧本成功登上商业舞台。 年轻人不仅是市场永远希望吸引的群体,也是艺术创作行业重要关注和浇灌培养的主力军。近两年来的北京演出市场,在大中小型剧场里均有许多新形式、新题材、新角度的作品和创作人不断涌现。本期《大戏看北京》特别策划,聚焦当下年轻戏剧创作者的新作,专访相关从业者与专业人士,呈现扶持渠道与创作方向。 互动作品 满足新颖体验的需求 随着演出市场的全面复苏,观演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多样化的演艺形式为演艺市场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小而美”的小剧场演出,以沉浸式体验为卖点,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选择,满足了观众对新颖体验的追求。这些小剧场演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观众,为演艺市场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观众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小剧场、新空间显现出更多可塑性。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以及新空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北京更是充分发挥演艺资源集聚的优势,在136家演出场所举办261台1286场营业性演出,营造出了浓郁艺术氛围。 沉浸式互动演出,从观演模式、现场体验,均与传统演出形式产生本质的区别,这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也逐渐成为整个演出行业的文化与消费新景观。 在北京77·抓马X新空间剧场驻场演出的《大侦探赵赶鹅2》今年在北京首轮驻演,历时四个月,完成91场演出,而繁星戏剧村环境式悬疑剧场《朱莉小姐》自去年首演以来,已连演150余场,深受广大年轻观众追捧,这两部沉浸式作品,均出自青年导演张肖之手。 从2022年底,地处北京隆福寺的大麦新空间以开幕大戏沉浸式交互式话剧《现在开市》亮相以来,此地便成为京城年轻人观看沉浸式戏剧的理想之地。去年,大麦“当然有戏”更是与故事FM、草台回声联合呈现了环境式音乐故事剧场《真爱酒馆》,通过这部原创剧目,在内容创意、新空间经营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该剧以三则真实的爱情故事为基础,通过沉浸式舞台表现方式,让观众能够深入体验到爱情故事的情感内核。被观众称为“最懂爱情的女导演”黄彦卓,不仅担任了《真爱酒馆》的导演和编剧,还亲自操刀剧本创作,确保了戏剧内容的情感真实性和艺术表达的一致性。该剧的空间、灯光都是源自爵士音乐,除了剧情架构与演出需要之外,还设置了多个互动展示空间以及真爱沉浸区、甜蜜卡座区、独酌吧台区、邂逅看台区,让观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演出互动带给人们的意想不到的惊喜。据统计,作为大麦新空间的开幕大戏《现在开市》,从2022年11月5日开幕,至2023年8月31日封箱,首期北京演出210余场,观众人数接近两万。 近年来,在京城知名的演艺新空间“开心麻花·花花世界”中,上演了多部引人注目的戏剧作品。其中包括沉浸式互动戏剧《偷心晚宴》,这部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剧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互动中感受戏剧的魅力。此外,开心麻花还推出了其他几部作品,包括环境式悬疑音乐剧《迷雾山庄》、惊悚爆笑戏剧《开心聊斋·三生沉浸版》,以及酒馆秀《芝加哥之夜》。这些作品分别在77剧场、A33剧场和STAGE ONE开心麻花沉浸式戏剧酒吧进行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百老汇经典沉浸式互动喜剧《爆笑晚宴》也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在北京META CLUB沉浸式剧场长期驻演,为北京观众带来了国际水准的戏剧体验。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环境式音乐剧《威尼斯商人》,自2022年首演以来,这部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在时间剧场中演出了新的意境,展现了经典与现代结合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的演出,不仅丰富了京城的文化生活,也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主题系列 作品之中体现思辨力 在北京众多的民营剧团里,有一支剧团以其独有的题材特色与原创实力,十余年来,始终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戏剧美学风格。话剧九人这支创立于2012年,由北京大学校友具有高度思辨性剧本、扎实舞台呈现、表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题材的话剧团队,近年创作出了《四张机》《春逝》《双枰记》《对称性破缺》《庭前》等多部年轻观众喜爱的话剧。 作为话剧九人团队中绝对的灵魂人物,朱虹璇不仅是剧团的创立者,也是该系列作品的编剧和导演,2012年,当时还是北大政治学硕士生的朱虹璇和一群爱好戏剧的北大校友一起将美国电影《十二怒汉》改编为40分钟的话剧《九人》,搬上了“北大剧星风采大赛”的舞台,一举荣获最佳男主、单场演出冠军等奖项,而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故事,便是从这一刻开启。虽说话剧九人迄今已成立12年,但真正令其名声大噪却是在近五年间,伴随着“民国知识分子系列作品五部曲”的相继推出,让话剧九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观众,每一部作品可谓都经过了市场的严格考验。从演出前的宣发、观众手中的节目单、入场检票的速度,到演出时的舞美设计与现场舞台技术呈现、演员的台词、每部作品尾声主题歌曲的创作等诸多环节,均可看出“话剧九人”团队在细节之处的精细思索。 今年5月,由香港话剧团授权,话剧九人出品制作,郭永康编剧、朱虹璇导演的话剧《原则》普通话版,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剧目亮相国话小剧场。这也是话剧九人继“民国知识分子五部曲”后的全新尝试。这一次,他们将故事的视角切换至现代,但不变的是作品中对思辨精神的呈现。 新视角之作 经典里注入当代思考 与深受当下年轻观众喜爱的沉浸式戏剧,带有强烈主题特色系列作品相比,经典戏剧的当代改编,能展现出中国当代年轻戏剧创作者有关戏剧美学的思考与表达,进而呈现个人对世界的理解、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思考。 作为经典名作,《哈姆雷特》版本之众、解读之多,让这个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在北京人艺的历史上,也曾上演过多个版本。去年,北京人艺全新创排的小剧场话剧《哈姆雷特》,聚集了青年人的创意。 作为一次青年团队的全新创作,该剧由北京人艺青年导演杨佳音执导,此版《哈姆雷特》打破了观众对“王子复仇”的传统印象。从文本解读到舞台表现,哈姆雷特都不再是带着绝对主角光环的王子,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活的人物特点,他们共同构成一场舞台群戏。同时,在一改悲剧色调,充满“现代感”“游戏感”的舞台形式下,角色之间原本的人物关系也最终会内化为一场对自我的拷问与寻找。 当舞台上没有了宫殿与城堡,所有的布景放置在如同黑色地下管道的空间内,演员身着时下流行的“工装风”服饰,滑板、蹦床成为重要道具。全剧只有四位演员承担剧中众多角色,魏嘉诚、张晔子、王俊淇、方洋飞均一人分饰多角。舞台上更具生活感的王子哈姆雷特,情感细腻的奥菲利亚与充满矛盾的王后,内心挣扎的国王克劳狄斯与滑稽的伶人,带有各自使命的父子波洛涅斯、雷欧提斯等,这些角色转换没有依靠外部的服装造型,而是通过演员手中某个象征性的道具,或行为动作上的一个转身、一个抬头来完成。从舞台形式、演员着装带来的直观感受,到舞台表演、人物关系的理解呈现,这部作品处处显示出了“与众不同”。 除了采用现代视角和手法重新诠释经典作品外,还有一部分话剧作品选择了更加个性化、实验性的表达方式。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创作视角进行舞台艺术的实践,探索新的戏剧语言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这些实验性的作品往往挑战传统戏剧的界限,尝试新的叙事结构、表演形式和视觉呈现,由青年编剧闫小平创作,邵泽辉导演的话剧《万火关》便是其中之一。作为首部把戏曲服装作为主角的话剧,《万火关》的戏剧表达古雅、超然又“一片生活”,一部作品将武生三代演员的口述历史、服装制作者的行业秘闻、同龄演员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在这部作品中,闫小平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两件戏服“老靠”与“新靠”,构建起三代戏曲艺人不同的命运故事,用当代视角思考传统文化。剧中“老靠”象征着经历过辉煌与磨砺的传统戏曲文化。它与演员共同经历了风雨,见证了辉煌,但最终随着舞台事故的发生而沉寂。相比之下,“新靠”则代表着现代社会中的新元素,它虽然昂贵且未曾登台,但只能在等待中期待与演员的合作。这两件戏服之间的对比,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以及它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不适与探索。 专题采写、策划/新京报记者 刘臻 田偲妮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重庆2月24日电 题:“非标商业”新场景在中国兴起撬动消费活力 新华社记者李晓婷、吴燕霞、杨仕彦 废弃的工厂和仓库被改造成艺术街区和创意市集,老旧街区引入特色餐饮和文化展览变身热门旅游打卡地……近年来,一系列新场景“点燃”中国消费市场,成为撬动消费活力的新杠杆。 这些新场景统称为“非标商业”,它们打破了传统商场的刻板模式,不再只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融合了艺术、文化、餐饮、设计等多元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 近年来,中国非标商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一些旧厂房以文创园的身份重新登场,重庆的鹅岭二厂、成都的东郊记忆成了探索城市发展历史的新选择。还有聚焦兴趣文化、慢节奏生活方式的复合型商业,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形成对比。 在上海,始建于1933年的鸿寿坊如今成为兼顾年轻消费及银发消费文化新地标。更新后的鸿寿坊在空间上留住了里弄半私密巷弄的空间精髓,同时打造“15分钟生活圈”,多家生活方式品牌共同呈现具有日常烟火气与精致生活体验交融的生活剧场。 意大利菜跨界日料、“日咖夜酒”精致小店、网红创意菜……在鸿寿坊,众多特色美食社交品牌汇聚,让消费者体验更多元的美食之旅。 在中国西南地区,非标商业也正以新颖的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漫步于近期正式开放的重庆鲁祖庙传统风貌区,集购物、文艺、社交于一体的商业建筑群既保留了百年老街的韵味,又在设计中处处兼顾时尚感。 在鲁祖庙重新开业的表叔茶餐厅,不仅以地道的港式餐点闻名,其复古的装修风格和融入社区的环境,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别样的体验。仅7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月营收可达30万元。 “现在大家消费的趋势就是在地化、场景化,在不同的区域和街区,消费者需要有不同的体验感。”表叔茶餐厅负责人舒畅说。 与传统商业相比,非标商业更像是“情感磁场”。不仅关注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注重营造独特的氛围,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它深耕社区,融入当地生活,与周边环境相互呼应,让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非标商业开设在厂房、公共空间等地,这些场景反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戴德梁行重庆公司商业部负责人唐正艺说,这种商业模式更能够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文化、艺术、社交的需求。 一座文物保护建筑内,经典邵氏电影在戏台播放,酒客在台下谈天说地,桌上煎饼香味扑鼻。这是精酿啤酒品牌北平机器在重庆开设的新店。 负责人戴侃说,店从北京开到重庆,年轻消费者的诉求没有改变,“精酿啤酒本身具有在地和文化属性,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尽情参与到当地文化交流和活动中来。” “年轻人更喜欢个性化的表达和有温度的社交。”唐正艺说,非标商业为人们提供一个栖居地、一种情绪价值和消费调性,最重要的是体验感。 “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我需要一个能无忧无虑待上一天的地方。”居住在上海的“00后”柴欣欣每到周末便带上自己的猫咪“小虎”外出放空,“在上海,有很多宠物友好的户外非标商业,在那里我能结识很多一样喜欢猫的新朋友。”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民主村社区,最长的房龄超过70年。2021年11月,当地正式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老社区经过更新,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吸引大量年轻人前来创业。新潮店铺与社区共生,带动周边城市更新和社区活化。 民主村一栋居民楼下开了一家艺术家居店,各色家居、文创产品在落地窗前展示,为社区增添一丝艺术气息。“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将艺术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非标商业开设在社区里面具有探索性,消费者可以在街区内自由探索,发现惊喜。”店主姚远翥说。 专家表示,非标商业以其独特魅力、适应消费观念转变和助力城市更新等优势,成为拉动消费新的增长点,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个城市的非标商业都是在地文化和城市烟火气的重要体现。现在很多的非标商业都会深耕社区、植根在地、联动周边。”唐正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