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 在大戏云集的“演艺之都”,对世界经典的多样解读是一条不变的主线。近期,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话剧《肖申克的救赎》等以经典文本为基础的作品密集上演,在为市场提供一批精品佳作的同时,中国艺术家通过对公认经典的深刻诠释,也向世界展示越发自信的中国声音。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轻歌剧《蝙蝠》剧照。 国家大剧院供图 中文话剧《肖申克的救赎》剧照。本报记者 方非摄 北京人艺小剧场新作《华沙旋律》剧照。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世界经典闪耀首都舞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经典无人不晓,11月29日至12月1日,这个关于希望、自由、救赎、友爱的故事以话剧的形式再次与北京观众见面。二七剧场的舞台上,来自加拿大的“中国通”大山携手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外国演员,用一口地道得令人惊讶的中文完成近150分钟的表演,为一部享誉世界的作品留下了当代中国的独特印记。 本土化的中国式呈现,近期在“演艺之都”大放光彩:国家大剧院里,新制作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迎来首演,这颗轻歌剧史上历经150年不减光华的明珠,被集合9国艺术家的创演阵容赋予了轻巧灵动的现代色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里,小剧场新作《华沙旋律》移植自俄罗斯几十年来常演不衰的同名作品,以细腻深沉的风格寄托当代人对和平、和解等永恒命题的思考和探寻……在解读并呈现世界经典的路上,中国艺术家还将继续发力,接下来,中央芭蕾舞团演绎的《天鹅湖》、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等重量级作品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中国解读彰显文化自信 “对公认经典的呈现和演绎,首先检验的是艺术家的水准。”观众陈女士是忠实的“经典”爱好者,在她看来,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是毫无疑问的试金石。陈女士非常喜欢在不同版本中捕捉艺术家的匠心独运,比如,国家大剧院新版《蝙蝠》对影像的极致运用让她印象深刻,“不需要借助厚重的布景,影像变幻就能牵动场景的迅速变化,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浪漫。” 中国艺术家令人赞叹的巧思,同样在中文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中闪烁。电影里,安迪爬过漫长的管道、于暴风雨中重获自由的片段堪称最难忘的影史瞬间之一,由于版权的限制,话剧无法重现这个震撼场面,但当一只无人机蝴蝶从安迪手中飞向观众席时,主创团队以对舞台艺术特质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梦想、自由的深刻理解,唤起了观众心底另一种强烈共鸣。“这体现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肖申克的救赎》出品方之一龙马社负责人姚怡说,“所有人的努力,承载着世界范围的团结与创新,他们的故事是希望与友谊的缩影。” 北京舞台见证文明互鉴 围绕世界经典,北京舞台不断见证着中国艺术家的开阔视野以及对国际演艺资源越发自如的调配运用。目前,国家大剧院酝酿两年之久的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正在紧张排练,曾执导口碑爆款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的俄罗斯导演阿丽娜·切维克坐镇现场,为作品的基调神韵掌舵。创作制作总监王翔浅一直记得,阿丽娜·切维克初闻中国艺术机构要创排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时的惊讶:“我们见面后,阿丽娜的第一句话是,‘确定是《战争与和平》吗?’因为即使在俄罗斯,也没有人做过音乐剧版《战争与和平》,它实在太难、太大了。” 把托尔斯泰的巨著浓缩于3个小时的舞台演出,主创团队满怀敬畏,编剧喻荣军的剧本10次易稿,作曲舒楠的音乐更是改了“不下八百遍”。《战争与和平》虽然带有深刻的俄罗斯烙印,但主创团队没有止步于对俄式风情的简单堆砌,喻荣军注重从当代视角注入对苦难与幸福的思考,舒楠则以电影音乐的建制和观念全景式铺开史诗级的宏大底色,并在传统管弦乐中融入“电子、摇滚等一切适合这部作品的风格”。 “尽管大家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生活中的爱、关怀、仇恨、背叛,我们有着同样的感受。”阿丽娜·切维克说。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这部由中国艺术家主导创作的音乐剧闪烁着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光彩,将为当下的文艺创作留下一笔生动见证。记者 高倩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潘洁)2024年全国贸促系统共组织2249批次团组赴102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比上年分别增长17%、10.9%,“千团出海”行动助力外贸企业增订单拓市场,推动外贸质稳量升成效显著。 这是记者13日从2025年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2024年,全国贸促系统出国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水平进一步提升,引导组织组展单位赴60个国家实施出国展览项目1166项,参展企业达5万家,项目数、企业数分别同比增长29.4%、26.3%。 自贸协定推广实施方面,2024年,全国贸促系统聚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举办250多场培训,签发原产地证书651.08万份,同比增长16.8%;签证金额448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的12.5%。 针对今年外贸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将加大对境外办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境外展会组展机构,帮助有需要的企业争取更多更好展位;提升“千团出海”行动质效,做好信息咨询、对接洽谈等方面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强自贸协定政策解读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扎实做好优惠原产地证书签发工作。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香港1月13日电(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13日宣布,2025年将推出4个新特别展览和3个新专题展览,主题涵盖故宫博物院珍藏、世界古代文明,以及该馆最新馆藏,并将在北京举办首个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藏巡回展览。 据介绍,今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将共同呈献3个新的专题展览和特别展览,展现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故宫文化魅力。 作为香港“艺术三月2025”的重点节目之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呈献特别展览“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通过展出逾110件珍贵文物,带领观众领略中国古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 专题展览方面,该馆将推出“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展览,通过展出约190件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军事文物,增进观众对清代军事文化的认识。 11月,该馆还将推出特展,展出近250件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等7间重要埃及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以及开罗附近萨卡拉大型墓地的最新重要考古发现。 此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于11月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首个巡回展览,展示该馆的梦蝶轩藏古代金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一连串精彩的展览体现该馆致力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丰富性与优秀传统,同时促进与全球文明对话的愿景。踏入新一年,该馆会进一步与全球重要文化机构合作,策划世界级展览,借助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独特优势,增强与全球的联系,促进中外艺术文化的精彩交流。 据介绍,自2022年7月开幕以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举办超过20场专题及特别展览,展示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及世界各地其他重要文化机构的珍品,吸引近300万人次参观。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记者郭方达)行走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中,能切身感受到其独特魅力。作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其所采用的百余项绿色“黑科技”,就是会展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写照。 9日,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此处开幕,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六百余名会展业人士围绕多个主题,共商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绿色低碳成为关键词之一。 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主席查克·格鲁扎德表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会展业企业都通过加大可再生材料使用、进行碳中和场馆运营等方式不断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主流期望。” 1月9日,参会者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调试同传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会展行业具有典型的“一业带百业”特性,在节能低碳领域的“乘数效应”不可忽视。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柯世祺表示,全球会展业创造的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并提供340万个岗位,广泛辐射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柯世祺说,以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目前全世界会展业都在致力于实现零碳排放。“包括成立可持续发展工作组、设立可持续奖项、设立全球会展标准等具体手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会展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越来越多重点展会积极倡导践行绿色办展理念,将绿色低碳作为醒目的标签。第136届广交会在100%绿色布展基础上,探索创建零碳广交会,首次实现碳中和目标;第二届链博会制定了“绿色搭建、绿色运营、绿色餐饮、绿色物流、绿色推广”联动方案,入选《中国绿色展览发展报告(2024)》优秀案例……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景。新华社发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览二部副总经理宋明春表示,作为本次论坛的具体载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突出绿色、智慧、创新的特点,整体100%采用装配式钢结构,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地源热泵等百余项低碳、节能、环保技术,整体能耗较传统会展项目减少8%,整体碳排放总量比其他建筑减少25%以上。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天津市贸促会会长唐小文表示,会展业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向更多领域渗透,通过搭建更多会展领域的国际化平台,能够进一步汇聚全球领域的资源和能量。 “中国产品的展示逻辑、展示方式、展示理念的不断创新和领先,已经得到各国工商界的高度肯定,强调绿色低碳等中国叙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舜杰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 记者:郭方达 海报:蔺子贤(实习) 参与采写:刘睿君(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