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天津1月10日电(记者 潘洁)中国贸促会10日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场,展览总面积为1.55亿平方米,展会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展览面积同比增长10.1%,中国展览业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份报告是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1万平方米及以下的小型展会数量大幅下降,同比减少25.8%;5万至10万平方米的大中型展会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加11.8%,展会规模、结构持续优化。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举办经贸类展会项目数量和展出面积最多,分别占国内经贸类展会的67.3%和72.5%。 2024年,中国展览业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应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推动展览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此外,展览业也成为展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成为展览业的热门展示内容。2024年全国共举办工业与科技类展会1064场,数量居各类展会首位,同比大幅增长63.4%。 展览业市场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全国办展面积前100位的展会项目中,政府主办展会项目数量占比由2023年的33%下降到25%。中国展会项目和组展单位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265个展会项目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比上年增长超过20%。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表示,展望2025年,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展览业规范高效发展,展览业将朝着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加速迈进。我国展览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天津1月10日电 题:向“新”求变 向“绿”转型——从会展“年度盛会”看行业发展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刘惟真、郭方达 2024年我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844项,工业与科技类展会数量居各类展会首位……连日来,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天津举办,会上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4》反映了中国会展行业转型升级、质效提升的新图景。与会专家认为,我国会展行业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推进国际化,主动拓展“朋友圈” 随着我国展会项目和组展单位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不少展商来到中国寻求商机,国内企业也主动“走出去”拓展市场。 “中国拥有一流的会展硬件条件以及良好的技术基础、营商环境,政府对于会展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海外展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前来参会的法国ABE商务会展有限公司亚洲区总裁苗瑞卿说,以该公司承办的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为例,会上国际展商的比例已从约50%提升至约60%,不少专业观众不远万里来到天津,与业内人士洽谈合作。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部长邬胜荣介绍,我国举办的重点展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境外参展商比例增长明显。截至2024年底,我国(境内)已有265个展会项目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同比增长超过20%;UFI会员单位253家,同比增长约10%。 与此同时,出国展览的国内企业数量也有所增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贸促会审批通过并实际执行出国展览项目1166项,参展企业5.01万家。 “通过与中国代理商的合作,2024年大约有1000家中国参展商参加我们的展览,展示了多样化且充满活力的产品。我们期待着今年能够接待2000家甚至更多的中国参展商。”华沙PTAK国际展览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席、波兰中小企业联合会管理委员会主席托马什·希普瓦说。 迈向数字化,“智慧”成为关键词 第二十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以“聚新质生产力 谋可持续未来”为主题,而在2024年,智能化、数字化、新质生产力等也成为不少展会的关键词。 一方面,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展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会展设施、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推动会展业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变。”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说。 另一方面,2024年的不少展会也展示了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就。报告显示,2024年工业与科技类展会数量仍居各类展会首位,共1064项,同比大幅增长63.4%。 2024年,致力于人工智能驱动药物早期发现全流程的科创型企业——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多场展会。公司成立短短几年,研发产品与业务范围已不断拓展,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CEO周晓菲说,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被看见”十分关键。近年来,企业通过参加一系列综合性、行业性展会,获得了更多在国内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快速打响了知名度。 “目前,企业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继续报名参加各类展会,计划在展会上发布新品、加强合作。”展望新的一年,周晓菲信心满满。 加速绿色化,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作为此次论坛的载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本身就是一座绿色智慧建筑,应用了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系统、装配式建筑等80多项绿色环保技术。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各行各业的主流期望。”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董事会主席查克·格鲁扎德表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会展业企业大都在通过加大可再生材料使用、推进碳中和场馆运营等多重方式,不断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会展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越来越多重点展会积极倡导践行绿色办展理念,为中国乃至全球会展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会展行业具有典型的“一业带百业”特性,广泛辐射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领域,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乘数效应”不可小视。 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柯世祺说,目前全球会展业正致力于通过成立可持续发展工作组、设立可持续奖项、设立全球会展标准等具体手段,力图实现“零碳排放”。 “绿色低碳的叙事方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工商界接纳肯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舜杰说。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沈阳12月23日电(记者武江民、于也童、洪可润)22日一早,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辽宁省博物馆外已排起长龙。随着近日《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等国宝级珍品在此展出,许多外地游客趁着周末专程来“打卡”。 在博物馆一楼的文创商店,不少游客一边忙着集章盖戳,一边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从北京赶来的周游拿着刚刚上新的“洛神赋图”冰箱贴直呼精美。“原本是和朋友来沈阳滑雪,没想到被辽博文创‘圈粉’了。”周游说。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随着冬季旅游热潮来临,东北不少博物馆、景区的文创产品走红,供不应求。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又具实用性,带动了旅游消费。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新华社记者 于也童 摄 作为拥有多件国宝的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近年来靠文创“圈粉”众多年轻人。无论是玉猪龙、簪花仕女造型的雪糕和冰箱贴,还是精致绚丽的干花手捻,众多产品一经面世就受到热捧。 游客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观看《国宝辽宁·瑞鹤篇》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辽博文创团队成立还不到两年,通过与多位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合作,创新设计理念,让文创产品既保留文物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让游客能“把辽博带回家”,近距离感受文化之美。 辽博文创受热捧,是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东北各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举办创意大赛、扶持创意工作室、打造文创产业园等,让各类创意持续“上新”。 今年11月,沈阳在地铁站里开起了美术馆和文创店。本地潮流艺术家开办了以《东北是家》为主题的画展,游客和市民可以在一幅幅画作中了解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文创店里,与东北文化相关的冰箱贴、明信片、抱枕、帆布包等各类物品应有尽有,东北“食玩系列”产品也备受瞩目,冻秋梨、铁锅炖、锅包肉、酸菜炖血肠等美食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文创产品中,游客可“一站式”购物,买到尽兴。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除了购买冰雪元素的胸针、冰箱贴,游客还可以戴上VR头盔,“穿越”到冰河宇宙,在与科技的互动中感受冰雪魅力。 新潮亮眼的创意点亮了传统文化,激发了新的活力。当前沈阳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企业超过90家,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沈阳博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怡文说,公司与沈阳博物馆合作已推出近百个品种的文创产品。在社交平台上,“祥龙搓澡巾”更成为网友热捧的东北限定文创产品。 德氏冷饮和沈阳故宫联名推出的“文创雪糕”。新华社记者 武江民 摄 在沈阳故宫、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地,游客还可以买一根文创雪糕与景点合影“打卡”。沈阳德氏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文创雪糕不仅在各大景区热卖,在线上也实现了3分钟破万单的销售量。 “95后”姑娘林莲稚毕业后回沈阳做起了插画师,她创作的“东北云洗浴”“带你逛沈阳”系列插画在网上走红,吸引粉丝超百万。今年秋天,林莲稚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办起了实体店。“我希望用我的创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传播东北文化。”她说。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萨拉热窝1月4日电(记者殷晓圣)波黑国家档案馆馆长达妮耶拉·穆尔达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5年是波黑与中国建交30周年,两国人民秉持相同的理念,期待未来波中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穆尔达回顾了波中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她说,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这一角色是波黑与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永久地将中国与波黑人民连接在了一起。”穆尔达说。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年在南斯拉夫公映。1973年引进到中国后,风靡一时。穆尔达说,这部电影不仅在波黑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共鸣。“瓦尔特的故事被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所熟悉,成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精神纽带。” 穆尔达指出,近年来,波黑国家档案馆积极参与波中两国文化交流,通过与中国驻波黑使馆的合作举办展览、学术会议等文化活动,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有着友善、温和且为了目标不懈奋斗的人民。波黑也有同样勤劳勇敢的人民,我们秉持相同的理念。”穆尔达说。 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为波中合作开启新篇章。随着波中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将在教育、旅游、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