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 工业锈带?不,历史秀带!从英国塞文河畔的铁桥谷到德国哈尔茨山脉脚下的中世纪古城,从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著名建筑到瑞士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这些世界知名的工业遗产。今天,它们“变身”为博物馆、旅游地,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既承载前人智慧积淀,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从铁桥谷看英国如何打造工业遗产 这是2024年11月28日在英国什普罗郡铁桥谷拍摄的黄昏时分的景色。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坐落在英国塞文河畔的铁桥谷,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工业遗产之一。 18世纪初,亚伯拉罕·达比一世在铁桥谷成功用焦炭代替木炭冶炼生铁,大幅降低成本,为工业革命奠定技术基础。1779年,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铁制成的桥梁在这里建成,这座铁桥不仅成为工业革命的象征,还成为塞文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到19世纪中叶时,铁桥谷已成为英国当时的工业中心,产品远销欧洲大陆、美洲及亚洲,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人才前来观摩学习。1801年,作家兼牧师理查德·沃纳曾这样描述铁桥谷:“在这里,自然之美与艺术工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是2024年11月28日在英国什普罗郡拍摄的铁桥谷博物馆群科尔布鲁克代尔钢铁博物馆区景象。新华社记者郑博非摄 随着保护工业遗产意识的兴起,学者和公众开始逐渐关注包括铁桥在内的周边工业遗产,铁桥谷也迎来了“新生”。 1968年,铁桥谷博物馆信托基金成立,致力于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的工业遗产。1973年,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在铁桥谷召开。1986年,铁桥谷成为英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首个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文化遗产。 铁桥谷博物馆群基于旧钢炉、仓库等,由10座主题各异的博物馆组成,包括1973年建成的布利斯茨希尔维多利亚小镇、杰克菲尔德瓷砖博物馆和科尔布鲁克代尔钢铁博物馆等,每年吸引超50万游客前来。其中,布利斯茨希尔维多利亚小镇作为铁桥谷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每年吸引超10万游客。 阅读原文请戳:从铁桥谷看英国如何打造工业遗产 二、德国戈斯拉尔:工业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 这是2024年12月3日在德国戈斯拉尔拍摄的拉梅尔斯贝格矿山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邰思聪摄 戈斯拉尔,这座隐匿于德国哈尔茨山脉脚下的中世纪古城,像一颗从历史尘埃中挖掘出来的宝石。 戈斯拉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22年,当时它因拉梅尔斯贝格矿山的银矿而崛起。 如今,这座城市与矿山以及上哈尔茨山水资源管理系统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记录了欧洲早期采矿工业的辉煌,也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今天的戈斯拉尔不仅是游客的天堂,更是文化与艺术交汇的舞台。这里定期举办历史文化节,重现中世纪的生活场景。老城的小巷里,传统工艺店和现代咖啡馆并存,木雕、陶艺制品与手工金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活的博物馆。在这里,1500多座古老的木桁架房屋不只是装饰,而是富有烟火气息的民居;工业遗址不仅是遗产,还是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基地。戈斯拉尔没有让历史成为沉重的负担,而是将它化为一种文化自信,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阅读原文请戳:德国戈斯拉尔:工业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 三、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这是2024年12月12日在意大利都灵市拍摄的林戈托大楼楼顶空中花园“跑道500”的观景平台。新华社记者任耀庭摄 在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都灵坐落着一座著名建筑——林戈托,这里曾是菲亚特汽车的生产基地,也是百年前欧洲最大的汽车工厂。20世纪80年代,菲亚特关闭林戈托汽车工厂,经过系列改造,林戈托如今已成为一座多功能综合体,不仅有美术馆、会展中心、酒店,人们还可以在过去的“试车跑道”上漫步并远眺阿尔卑斯山脉……林戈托展现了如何再利用工业遗址,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林戈托汽车工厂运行近60年间,共有约80款车型在这里诞生,对菲亚特的企业发展和都灵巩固其作为国家工业中心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转型的推进,菲亚特于20世纪80年代关闭了林戈托工厂,将生产线移至更高效的现代化厂区。造车工厂关闭标志着都灵向后工业时代过渡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林戈托面临被遗弃的风险。 掌管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决定不让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荒废。1985年,他们邀请知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参与设计,将林戈托改造为一个集商业中心、会展中心、大学校区和美术馆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项目于1994年建设完成,成为意大利工业遗址再利用的里程碑。 2024年12月12日,游客在意大利都灵市林戈托大楼内参观。新华社记者任耀庭摄 阅读原文请戳:意大利林戈托:百年工业遗址的华丽转身 四、现代与传统的交响——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 这是2024年12月3日拍摄的列车行驶在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上的景象。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在海拔2256米的瑞士阿尔卑斯山腹地,奥斯皮齐奥·贝尔尼纳火车站静静伫立于白雪皑皑的冰原之上。每到冬季,这座火车站都会迎来众多滑雪者与游客,他们搭乘现代化水力发电列车,沿着有百年历史的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在百年石桥和隧道间穿行,驶向雪山、冰川与山谷的深处。 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全长122公里,连接瑞士图西斯与意大利蒂拉诺,途经196座桥梁、55条隧道和20个城镇。这条铁路是瑞士百年铁路雷蒂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12月1日,乘客在行驶于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的区域列车复古餐车中用餐。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从复古餐车到现代全景车窗,从草甸牛羊到冰湖雪峰,再到棕榈掩映的山谷,阿尔布拉-贝尔尼纳铁路融合了自然风光、文化遗产与高效交通。“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你就可以看到从雪山冰川到意大利阳光山谷的四季风景。” 在雷蒂亚铁路工程主管卡尔·鲍曼看来,工业遗产不应只是博物馆中的展品,而应在保持运行的同时得以更新。“我们深知历史遗产的价值。它们必须继续发挥作用,服务现代社会。” 阅读原文请戳:现代与传统的交响——穿越阿尔卑斯的百年铁路
37000cm威尼斯 原题:海口旅游招商(都柏林)推介会在爱尔兰举办 以“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为主题 日前,海口旅游招商(都柏林)推介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成功举办。本次招商推介会以“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为推介主题,邀请了中国驻爱尔兰使馆、都柏林市政厅、威克洛郡议会、爱尔兰旅游局、爱尔兰中资企业商会、爱尔兰工商联、都柏林当地大学、海南航空等相关企业负责人员及爱尔兰旅行商代表、爱尔兰电影行业从业人员等80余人参加。 推介会介绍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国家赋予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其中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自贸港建设的中心目标,为打开国际文化交流通道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基础。坎耶·维斯特世界巡回试听会、查理·普斯世界巡回演唱会、费城交响乐团音乐会等诸多国际精品演艺项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树立了海口“国际演艺之都”的发展形象。 主办方希望以此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旅游、文化、演艺、影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构建自由便利的互动平台,助推中国与爱尔兰知名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文艺表演团体深入交流,整合优质演艺资源,推动海口“演艺之都”品牌的持续升温,共同绘制海口“演艺之都”的宏大蓝图。 此次海口旅游招商推介会,是海口市首次在境外以“演艺”为主题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是对近年来海口全面打造“国际演艺之都”,探索旅文融合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全面总结和有效展示,也是提升海口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演艺和国际影视产业对外融合的良好开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习霁鸿)
37000cm威尼斯 青岛的喜剧,和啤酒一样让人“上头”。 9月20日,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开幕。喜剧专场、嘉年华活动、音乐派对……以“一街好戏”为主题,10天时间里,40家优秀喜剧厂牌和特色演出团体的33个剧目、64场专场演出轮番上演,上街里群星璀璨、“笑”果不断,还有“喜剧盲盒”和“喜剧快闪”惊喜掉落,为整座城市带来更多欢乐表情。 作为生长于青岛的喜剧盛事,首届里院喜剧节构建起喜剧艺术的全纬度图景,从里院小剧场喜剧专场演出,到喜剧嘉年华,再到音乐派对,将欢动氛围推至高点。拿喜剧专场来说,集结了德云社、单立人、大风天等40家国内风格各异的喜剧厂牌和演出团体,为喜剧创作者提供作品展示机会的同时,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学习的“桥梁”,也为观众呈现高达33个剧目总计64场喜剧演出的饕餮盛宴。 区别于传统剧场的“遥望”,首届里院喜剧节以青岛独有的特色建筑——里院为“戏台”,众多喜剧元素融入里院建筑,观众可以在街角处偶遇国潮喜剧,在庭院内欣赏相声评书,在楼台上畅笑脱口秀,看演员翩然走到跟前,表演鲜活非凡、互动体验升级。 拓展剧场边界,喜剧渗透进上街里每个角落。喜剧盲盒秀和主题巡游“一触即发”,以黄岛路为核心,联动中山路、肥城路、博山路等公共空间,9个盲盒演出点在整点时刻不定期开启15分钟左右、总计百余场的演出秀,涵盖中国传统、非遗、西方戏剧、现代流行等古今中外的喜剧形式,而观众随时有机会加入互动,甚至成为喜剧表演的一部分。 以里院喜剧节“优赋能”,带动优质演艺资源“高集聚”。“庭院演艺”项目是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一环,市南老城区作为青岛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的集中体现地,凝聚着20余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具有打造“庭院演艺”特色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市南区庭院演艺项目的开启,特色庭院与N种演艺主题相融共生,打造出更具艺术氛围和快乐观感的沉浸空间。里院喜剧节作为“艺术市南 庭院有约”2024青岛(市南)庭院艺术季重要组成部分,将重新激活老建筑的喜剧DNA,让越来越多人因“喜”而聚,走进里院、爱上里院。(王一婷)(完)
37000cm威尼斯 新华社上海12月22日电(记者潘清)从上海文庙到台北孔庙,从上海交通大学到阳明交通大学,还有上海和台北都有的徐汇中学、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这些充满怀旧气息又生动有趣的画作,出现在22日开幕的上海台北双城故事展中。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新媒体中心)主办,以绘画和视频方式讲述了海峡两岸两座“姐妹城市”的特殊缘分和共同记忆。 今年5月,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通过其微信公众号“沪台通”启动“睹物思情·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征稿活动,邀请沪台两地绘画爱好者、专家学者、在沪台胞、台湾“网红”博主等深度挖掘上海与台北历史文化渊源和联结,通过沉浸式、体验式、岛内街头采访等形式,记录双城历史变迁,展现两市同胞人文交流和深厚情感。 除了多件画作和视频作品,主办方还邀请10余名台湾“网红”博主,聚焦“便利店”“卤肉饭”“小笼包”“旺旺食品”“高铁”“妈祖文化”等贴近两地民众生活的热门话题,拍摄制作了75条短视频。 在台北成长、接受教育,在上海成家、立业的台北画家梁忠担任了此次故事展的策展人。“无论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在现代化浪潮里,上海与台北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着相似的精神气质。”梁忠说。 梁忠说,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两座城市在建筑、街头风景、历史印记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交集和共鸣。它们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更是两座城市间深厚情感的表达。 为故事展揭幕的上海市台办副主任阳礼华表示,在上海与台北这两座城市,人与人的往来、物与物的交流编织出了一段段动人的双城佳话。2024年,上海市台办举行了近600场交流活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方方面面。 阳礼华透露,2025年上海将进一步助力台企融入“五个中心”建设,扩大两岸各领域民间交流,为台胞安居乐业提供便利,为台青追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加速沪台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共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